ProfiNET

ProfiNET

工业产业会变成什么样子?

连问圈子peter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30 次浏览 • 2017-08-27 14:12 • 来自相关话题

今天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今天我们也赶上了坏时代。

我们享受着物质和信息的高度丰裕和便利,难免要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在职场游弋多年,感觉忙得连眺望远方的勇气和劲头都没有了。这样下去真的不行!恰逢周末,找个清净的地方,给思想一个放飞的空间吧。

提到3C产业就会想到,用量比较大,价格拼的低,交期要求短,型号变化快。没错,这是产业特点决定的,再深一点说白了是由最终C端消费者决定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在这个竞技场上的玩家先是几个有行业和技术背景支撑的大厂组成一些行业标准团体,制定相应的标准,然后所有的生产厂家照着这个标准万箭齐发,大干快上,在连接器行业的表现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像D-Sub, USB,HDMI等产品现状。其实今天的饱和状态也是由过去无数的最终用户拥戴的结果,也凸显了开放、共享的行业特点。但究其本源来看,依旧是苹果、谷歌、微软等代表着标准制定者的软件阵营操控着硬件走势。

汽车行业,一直以来连接器从业者都认为这是个含金量较高的分支。行业集中度高,产量大,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其实这个产业本质上也是最终C端消费者导向的。只不过现在占消费比重很大的是房子不是车子,所以暂时看不到人们换车像换手机一样快。但是这个行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比如以后4S店将不能固守售卖一个品牌汽车,从而带动保养维护体系的打破;电动车代替汽柴油车;共享理念及自动驾驶概念下汽车越来越凸显为代步工具而非个人资产属性。将来很有可能发展成像3C产业一样,品牌厂商从design house里面买方案即可,只要部件和整机符合行业标准即可;或许将来是谁的电池管理软件系统好,谁家自动驾驶方案优,谁就可能像苹果和谷歌一样成为汽车行业的新霸主。(有兴趣请参考SAE_J3016等)

那么工业行业将如何变化呢?长期以来,工业一直是处于厚积薄发的态势。相对产品生命周期较长,更新换代较慢,行业分布广且分散等特点,究其深层原因它是B端驱动。和前面提及的两个产业C端消费者追求的外观好、响应快、舒适性强的特点不同的是B端需要的是安全稳定性前提下的效率最大化。工业行业的客户群很可能就是上面两个产业的从业者,也就是说最终C端消费者间接地和工业行业发生着联系。那么,随着工业4.0和我国智能制造2025的大潮袭来,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想想如何重新定义和定位工业行业呢?

设想将来的一些场景:消费者会按照自己房屋的大小来统一规划家电尺寸、功能和颜色,从而在家中发送给海尔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客制冰箱或洗衣机;消费者会根据孩子和老人的学习情况和身体状况决定向机器人厂家定制一台贴合自己诉求的家用机器人。。。。。。

这些都需要有一套完备的系统指挥工业企业来按需生产。那么,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将来的工业需要三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安全性,二是柔性化生产,最后是开源(开放)通用共享系统。

安全性大家不言而喻。2020年将会有250亿台设备互联互通,英特网上有美女就一定有野兽!为了保证信息安全,保证大家的私密性,一定要有行业组织制定出来统一的标准,满足这一项基本的需求。

柔性化是多年来大家一直在提的,但还是做的不透彻。我们这里不讲大道理,但是大家可以从美的和格力跨界收购机器人企业似乎能看到一些端倪。个人认为这些其实都在为柔性化加工奠定基础。机器人就是个保质保量完成消费者需求的工具,所以有人一定要把人工智能加进去让它成为人,这个思路从开始就错了。

开源共享,这是工业行业要突破的最后的一关。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以太网总线系统都是“闭关锁国、各自为战”的,各个协议之间都是刻意地不能互联互通的。在这种格局之下,我们看到将近20年来工业产业始终就是裹足不前,每个系统集成商有了自己一块田地,傍着行业主导厂商的大腿过着小农经济的日子。这几十年来主导厂商也应该收回了研发成本,打破壁垒,想想如何互联互通共享蛋糕了吧。(下面是几家主流的工业以太网协议标准简介)




话题虽大,我们还是要落地。问题来了,那我们连接器厂商该如何应对这个趋势呢?一句话:连接器原厂人员要敢于挑担子。既然市面上有很多协议互不兼容,连接器原厂就要进入各大标准组织去深入调研,了解趋势。规划3~5年内的产品线,是所有协议都要布局并和主导厂家一起推广最有优势的协议,将来等着大鱼吃掉小鱼,从而确定下来最后通用的标准协议;亦或是一开始就研发出将来工业4.0需要的可以满足上述三点要求的产品,培养一些巨大潜力的客户。实力较强的厂商可以两种路径兼做,而且要说明的是这项高屋建瓴的工作,渠道商在这里面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未来还是标准说话,趋势还是软件决定硬件。既然我们改变不了,那还是理清思路提早准备为妙。不然将来一定会有几家慧眼独具的“小厂”靠着他们灵敏的嗅觉和机动能力,站在工业的潮头之上。现在的创新创业以及融资环境是一定能助力他们的。
 
【鄙人拙见,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Modbus TCP Modbus-IDA Schneider 
Ethernet/IP ODVA AB/Rockwell
Ethernet Powerlink EPSG B&R/Baldor 
ProfiNET PI SIEMENS 
EtherCAT ETG BECKOFF 
EPA  SUPCON  查看全部
今天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今天我们也赶上了坏时代。

我们享受着物质和信息的高度丰裕和便利,难免要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在职场游弋多年,感觉忙得连眺望远方的勇气和劲头都没有了。这样下去真的不行!恰逢周末,找个清净的地方,给思想一个放飞的空间吧。

提到3C产业就会想到,用量比较大,价格拼的低,交期要求短,型号变化快。没错,这是产业特点决定的,再深一点说白了是由最终C端消费者决定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在这个竞技场上的玩家先是几个有行业和技术背景支撑的大厂组成一些行业标准团体,制定相应的标准,然后所有的生产厂家照着这个标准万箭齐发,大干快上,在连接器行业的表现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像D-Sub, USB,HDMI等产品现状。其实今天的饱和状态也是由过去无数的最终用户拥戴的结果,也凸显了开放、共享的行业特点。但究其本源来看,依旧是苹果、谷歌、微软等代表着标准制定者的软件阵营操控着硬件走势。

汽车行业,一直以来连接器从业者都认为这是个含金量较高的分支。行业集中度高,产量大,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其实这个产业本质上也是最终C端消费者导向的。只不过现在占消费比重很大的是房子不是车子,所以暂时看不到人们换车像换手机一样快。但是这个行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比如以后4S店将不能固守售卖一个品牌汽车,从而带动保养维护体系的打破;电动车代替汽柴油车;共享理念及自动驾驶概念下汽车越来越凸显为代步工具而非个人资产属性。将来很有可能发展成像3C产业一样,品牌厂商从design house里面买方案即可,只要部件和整机符合行业标准即可;或许将来是谁的电池管理软件系统好,谁家自动驾驶方案优,谁就可能像苹果和谷歌一样成为汽车行业的新霸主。(有兴趣请参考SAE_J3016等)

那么工业行业将如何变化呢?长期以来,工业一直是处于厚积薄发的态势。相对产品生命周期较长,更新换代较慢,行业分布广且分散等特点,究其深层原因它是B端驱动。和前面提及的两个产业C端消费者追求的外观好、响应快、舒适性强的特点不同的是B端需要的是安全稳定性前提下的效率最大化。工业行业的客户群很可能就是上面两个产业的从业者,也就是说最终C端消费者间接地和工业行业发生着联系。那么,随着工业4.0和我国智能制造2025的大潮袭来,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想想如何重新定义和定位工业行业呢?

设想将来的一些场景:消费者会按照自己房屋的大小来统一规划家电尺寸、功能和颜色,从而在家中发送给海尔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客制冰箱或洗衣机;消费者会根据孩子和老人的学习情况和身体状况决定向机器人厂家定制一台贴合自己诉求的家用机器人。。。。。。

这些都需要有一套完备的系统指挥工业企业来按需生产。那么,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将来的工业需要三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安全性,二是柔性化生产,最后是开源(开放)通用共享系统。

安全性大家不言而喻。2020年将会有250亿台设备互联互通,英特网上有美女就一定有野兽!为了保证信息安全,保证大家的私密性,一定要有行业组织制定出来统一的标准,满足这一项基本的需求。

柔性化是多年来大家一直在提的,但还是做的不透彻。我们这里不讲大道理,但是大家可以从美的和格力跨界收购机器人企业似乎能看到一些端倪。个人认为这些其实都在为柔性化加工奠定基础。机器人就是个保质保量完成消费者需求的工具,所以有人一定要把人工智能加进去让它成为人,这个思路从开始就错了。

开源共享,这是工业行业要突破的最后的一关。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以太网总线系统都是“闭关锁国、各自为战”的,各个协议之间都是刻意地不能互联互通的。在这种格局之下,我们看到将近20年来工业产业始终就是裹足不前,每个系统集成商有了自己一块田地,傍着行业主导厂商的大腿过着小农经济的日子。这几十年来主导厂商也应该收回了研发成本,打破壁垒,想想如何互联互通共享蛋糕了吧。(下面是几家主流的工业以太网协议标准简介)
以太网.png

话题虽大,我们还是要落地。问题来了,那我们连接器厂商该如何应对这个趋势呢?一句话:连接器原厂人员要敢于挑担子。既然市面上有很多协议互不兼容,连接器原厂就要进入各大标准组织去深入调研,了解趋势。规划3~5年内的产品线,是所有协议都要布局并和主导厂家一起推广最有优势的协议,将来等着大鱼吃掉小鱼,从而确定下来最后通用的标准协议;亦或是一开始就研发出将来工业4.0需要的可以满足上述三点要求的产品,培养一些巨大潜力的客户。实力较强的厂商可以两种路径兼做,而且要说明的是这项高屋建瓴的工作,渠道商在这里面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未来还是标准说话,趋势还是软件决定硬件。既然我们改变不了,那还是理清思路提早准备为妙。不然将来一定会有几家慧眼独具的“小厂”靠着他们灵敏的嗅觉和机动能力,站在工业的潮头之上。现在的创新创业以及融资环境是一定能助力他们的。
 
【鄙人拙见,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Modbus TCP Modbus-IDA Schneider 
Ethernet/IP ODVA AB/Rockwell
Ethernet Powerlink EPSG B&R/Baldor 
ProfiNET PI SIEMENS 
EtherCAT ETG BECKOFF 
EPA  SUPCON 

工业产业会变成什么样子?

连问圈子peter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30 次浏览 • 2017-08-27 14:12 • 来自相关话题

今天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今天我们也赶上了坏时代。

我们享受着物质和信息的高度丰裕和便利,难免要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在职场游弋多年,感觉忙得连眺望远方的勇气和劲头都没有了。这样下去真的不行!恰逢周末,找个清净的地方,给思想一个放飞的空间吧。

提到3C产业就会想到,用量比较大,价格拼的低,交期要求短,型号变化快。没错,这是产业特点决定的,再深一点说白了是由最终C端消费者决定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在这个竞技场上的玩家先是几个有行业和技术背景支撑的大厂组成一些行业标准团体,制定相应的标准,然后所有的生产厂家照着这个标准万箭齐发,大干快上,在连接器行业的表现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像D-Sub, USB,HDMI等产品现状。其实今天的饱和状态也是由过去无数的最终用户拥戴的结果,也凸显了开放、共享的行业特点。但究其本源来看,依旧是苹果、谷歌、微软等代表着标准制定者的软件阵营操控着硬件走势。

汽车行业,一直以来连接器从业者都认为这是个含金量较高的分支。行业集中度高,产量大,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其实这个产业本质上也是最终C端消费者导向的。只不过现在占消费比重很大的是房子不是车子,所以暂时看不到人们换车像换手机一样快。但是这个行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比如以后4S店将不能固守售卖一个品牌汽车,从而带动保养维护体系的打破;电动车代替汽柴油车;共享理念及自动驾驶概念下汽车越来越凸显为代步工具而非个人资产属性。将来很有可能发展成像3C产业一样,品牌厂商从design house里面买方案即可,只要部件和整机符合行业标准即可;或许将来是谁的电池管理软件系统好,谁家自动驾驶方案优,谁就可能像苹果和谷歌一样成为汽车行业的新霸主。(有兴趣请参考SAE_J3016等)

那么工业行业将如何变化呢?长期以来,工业一直是处于厚积薄发的态势。相对产品生命周期较长,更新换代较慢,行业分布广且分散等特点,究其深层原因它是B端驱动。和前面提及的两个产业C端消费者追求的外观好、响应快、舒适性强的特点不同的是B端需要的是安全稳定性前提下的效率最大化。工业行业的客户群很可能就是上面两个产业的从业者,也就是说最终C端消费者间接地和工业行业发生着联系。那么,随着工业4.0和我国智能制造2025的大潮袭来,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想想如何重新定义和定位工业行业呢?

设想将来的一些场景:消费者会按照自己房屋的大小来统一规划家电尺寸、功能和颜色,从而在家中发送给海尔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客制冰箱或洗衣机;消费者会根据孩子和老人的学习情况和身体状况决定向机器人厂家定制一台贴合自己诉求的家用机器人。。。。。。

这些都需要有一套完备的系统指挥工业企业来按需生产。那么,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将来的工业需要三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安全性,二是柔性化生产,最后是开源(开放)通用共享系统。

安全性大家不言而喻。2020年将会有250亿台设备互联互通,英特网上有美女就一定有野兽!为了保证信息安全,保证大家的私密性,一定要有行业组织制定出来统一的标准,满足这一项基本的需求。

柔性化是多年来大家一直在提的,但还是做的不透彻。我们这里不讲大道理,但是大家可以从美的和格力跨界收购机器人企业似乎能看到一些端倪。个人认为这些其实都在为柔性化加工奠定基础。机器人就是个保质保量完成消费者需求的工具,所以有人一定要把人工智能加进去让它成为人,这个思路从开始就错了。

开源共享,这是工业行业要突破的最后的一关。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以太网总线系统都是“闭关锁国、各自为战”的,各个协议之间都是刻意地不能互联互通的。在这种格局之下,我们看到将近20年来工业产业始终就是裹足不前,每个系统集成商有了自己一块田地,傍着行业主导厂商的大腿过着小农经济的日子。这几十年来主导厂商也应该收回了研发成本,打破壁垒,想想如何互联互通共享蛋糕了吧。(下面是几家主流的工业以太网协议标准简介)




话题虽大,我们还是要落地。问题来了,那我们连接器厂商该如何应对这个趋势呢?一句话:连接器原厂人员要敢于挑担子。既然市面上有很多协议互不兼容,连接器原厂就要进入各大标准组织去深入调研,了解趋势。规划3~5年内的产品线,是所有协议都要布局并和主导厂家一起推广最有优势的协议,将来等着大鱼吃掉小鱼,从而确定下来最后通用的标准协议;亦或是一开始就研发出将来工业4.0需要的可以满足上述三点要求的产品,培养一些巨大潜力的客户。实力较强的厂商可以两种路径兼做,而且要说明的是这项高屋建瓴的工作,渠道商在这里面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未来还是标准说话,趋势还是软件决定硬件。既然我们改变不了,那还是理清思路提早准备为妙。不然将来一定会有几家慧眼独具的“小厂”靠着他们灵敏的嗅觉和机动能力,站在工业的潮头之上。现在的创新创业以及融资环境是一定能助力他们的。
 
【鄙人拙见,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Modbus TCP Modbus-IDA Schneider 
Ethernet/IP ODVA AB/Rockwell
Ethernet Powerlink EPSG B&R/Baldor 
ProfiNET PI SIEMENS 
EtherCAT ETG BECKOFF 
EPA  SUPCON  查看全部
今天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今天我们也赶上了坏时代。

我们享受着物质和信息的高度丰裕和便利,难免要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在职场游弋多年,感觉忙得连眺望远方的勇气和劲头都没有了。这样下去真的不行!恰逢周末,找个清净的地方,给思想一个放飞的空间吧。

提到3C产业就会想到,用量比较大,价格拼的低,交期要求短,型号变化快。没错,这是产业特点决定的,再深一点说白了是由最终C端消费者决定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在这个竞技场上的玩家先是几个有行业和技术背景支撑的大厂组成一些行业标准团体,制定相应的标准,然后所有的生产厂家照着这个标准万箭齐发,大干快上,在连接器行业的表现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像D-Sub, USB,HDMI等产品现状。其实今天的饱和状态也是由过去无数的最终用户拥戴的结果,也凸显了开放、共享的行业特点。但究其本源来看,依旧是苹果、谷歌、微软等代表着标准制定者的软件阵营操控着硬件走势。

汽车行业,一直以来连接器从业者都认为这是个含金量较高的分支。行业集中度高,产量大,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其实这个产业本质上也是最终C端消费者导向的。只不过现在占消费比重很大的是房子不是车子,所以暂时看不到人们换车像换手机一样快。但是这个行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比如以后4S店将不能固守售卖一个品牌汽车,从而带动保养维护体系的打破;电动车代替汽柴油车;共享理念及自动驾驶概念下汽车越来越凸显为代步工具而非个人资产属性。将来很有可能发展成像3C产业一样,品牌厂商从design house里面买方案即可,只要部件和整机符合行业标准即可;或许将来是谁的电池管理软件系统好,谁家自动驾驶方案优,谁就可能像苹果和谷歌一样成为汽车行业的新霸主。(有兴趣请参考SAE_J3016等)

那么工业行业将如何变化呢?长期以来,工业一直是处于厚积薄发的态势。相对产品生命周期较长,更新换代较慢,行业分布广且分散等特点,究其深层原因它是B端驱动。和前面提及的两个产业C端消费者追求的外观好、响应快、舒适性强的特点不同的是B端需要的是安全稳定性前提下的效率最大化。工业行业的客户群很可能就是上面两个产业的从业者,也就是说最终C端消费者间接地和工业行业发生着联系。那么,随着工业4.0和我国智能制造2025的大潮袭来,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想想如何重新定义和定位工业行业呢?

设想将来的一些场景:消费者会按照自己房屋的大小来统一规划家电尺寸、功能和颜色,从而在家中发送给海尔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客制冰箱或洗衣机;消费者会根据孩子和老人的学习情况和身体状况决定向机器人厂家定制一台贴合自己诉求的家用机器人。。。。。。

这些都需要有一套完备的系统指挥工业企业来按需生产。那么,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将来的工业需要三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安全性,二是柔性化生产,最后是开源(开放)通用共享系统。

安全性大家不言而喻。2020年将会有250亿台设备互联互通,英特网上有美女就一定有野兽!为了保证信息安全,保证大家的私密性,一定要有行业组织制定出来统一的标准,满足这一项基本的需求。

柔性化是多年来大家一直在提的,但还是做的不透彻。我们这里不讲大道理,但是大家可以从美的和格力跨界收购机器人企业似乎能看到一些端倪。个人认为这些其实都在为柔性化加工奠定基础。机器人就是个保质保量完成消费者需求的工具,所以有人一定要把人工智能加进去让它成为人,这个思路从开始就错了。

开源共享,这是工业行业要突破的最后的一关。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以太网总线系统都是“闭关锁国、各自为战”的,各个协议之间都是刻意地不能互联互通的。在这种格局之下,我们看到将近20年来工业产业始终就是裹足不前,每个系统集成商有了自己一块田地,傍着行业主导厂商的大腿过着小农经济的日子。这几十年来主导厂商也应该收回了研发成本,打破壁垒,想想如何互联互通共享蛋糕了吧。(下面是几家主流的工业以太网协议标准简介)
以太网.png

话题虽大,我们还是要落地。问题来了,那我们连接器厂商该如何应对这个趋势呢?一句话:连接器原厂人员要敢于挑担子。既然市面上有很多协议互不兼容,连接器原厂就要进入各大标准组织去深入调研,了解趋势。规划3~5年内的产品线,是所有协议都要布局并和主导厂家一起推广最有优势的协议,将来等着大鱼吃掉小鱼,从而确定下来最后通用的标准协议;亦或是一开始就研发出将来工业4.0需要的可以满足上述三点要求的产品,培养一些巨大潜力的客户。实力较强的厂商可以两种路径兼做,而且要说明的是这项高屋建瓴的工作,渠道商在这里面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未来还是标准说话,趋势还是软件决定硬件。既然我们改变不了,那还是理清思路提早准备为妙。不然将来一定会有几家慧眼独具的“小厂”靠着他们灵敏的嗅觉和机动能力,站在工业的潮头之上。现在的创新创业以及融资环境是一定能助力他们的。
 
【鄙人拙见,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Modbus TCP Modbus-IDA Schneider 
Ethernet/IP ODVA AB/Rockwell
Ethernet Powerlink EPSG B&R/Baldor 
ProfiNET PI SIEMENS 
EtherCAT ETG BECKOFF 
EPA  SUPCON